隨著東盟經濟共同體(AEC)2016年的正式啟動,印尼的水果產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ACE要求成員國在貿易商高度自由,因此不僅在東盟其他出口市場,而且在印尼國內其熱帶水果產業都將受到嚴峻挑戰。印尼新鮮果蔬進出口協會(Assibisindo)負責人Kafi Kurnia表示:“雖然印尼水果出口潛力巨大,但現在的出口規模仍然很小。印尼政府對這一現狀難辭其咎,因為它未能將水果作為主要出口商品發展。”
根據印尼農業部報告,2015年菠蘿是印尼水果出口量最大的品種,共出口193940噸,貨值2.32億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山竹,出口38070噸貨值1710萬美元,其次是香蕉(1300萬美元)、芒果(180萬美元)、橙和榴蓮。美國、荷蘭、西班牙、日本、中東等市場對來自印尼的熱帶水果有著強勁的需求。
據分析阻礙印尼水果出口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印尼的水果品質普遍較低。因為幾乎所有的印尼果農都是小規模種植,缺乏資金投入,沒有高質量的農機、農藥和化肥,同時也缺少先進的水果種植技術,生產的低品質水果在出口市場不受歡迎。其次,印尼缺乏大型的水果種植企業和農場。還有就是印尼缺乏一個發達的冷庫和運輸行業,而冷鏈運輸對新鮮水果延長貨架期和保證品質至關重要。此外,交通等基礎設施不發達造成的物流成本增加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人們經常能在市場上能看到奇怪的現象,即在雅加達的超市中來自中國的柑橘可能要比產自印尼其他地區的柑橘更加便宜。
Kafi Kurnia表示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印尼政府應該發揮關鍵性的作用,就像泰國和馬來西亞政府做的那樣。泰國目前是全球最重要的榴蓮出口國,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政府鼓勵建立的數量龐大的榴蓮種植場(而榴蓮實際起源于印度尼西亞)。Kafi Kurnia認為印尼政府應該大力發展水果種植場來提供高品質的出口水果。